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愿坚强的人都能迎来幸福!(第2/3 页)
静,回味温暖。”
当然,因为电影是伊朗社会背景,所以,可以说对于很多对这个国家完全陌生的人来说,是很有意思的一种感觉。
“说实话,对于伊朗这个国家,一直感觉都是神秘,或者充满各种社会问题的落后的国家,但是这部电影却让人感觉,完全不同。
或许是电影本身是由咱们华人大导演李易执导的,所以,感觉里面很多东西,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难理解。
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想来这一点,国内很多人都知道。
电影里面通过开篇时阿里做的事情,展现出来,其实也就办了几件事:去修鞋店拿妹妹莎拉的鞋子,买饼,买蔬菜。跟一群大人一样的排队,熟练认真的折叠馕饼,跟便利店的老板赊账。这些事情都应该是大人去做的,但是对于阿里,却过早的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后面,不把鞋子的事情告诉家里,虽然电影表面上是阿里一直强调,如果让爸爸知道,会被打,但是实际上,却又通过一幕幕,让我们知道,其实阿里并不是因为害怕被责怪,而是他知道,爸爸和妈妈为了这个家,为了维持这个家庭的生计,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他不愿意给家里增添负担。
然而因为自己只是个孩子,他没有别的渠道能够去获得,所以才会在获得机会的时候,拼了命去拼!
第二点,也是让人惊叹的地方,那就是虔诚的信仰,和无比端正的三观!
说实话,这年月,很多电影,电视剧,特别是电视剧,真的三观全毁,各种拜金观,不正确的爱情观,等等,让人看完之后,都忍不住咂舌。
但是在《小鞋子》这部电影里面,却有着非常端正的三观。
电影里面,阿里的家里,乱糟糟的合租院,以及家徒四壁的出租屋。嗷嗷待哺的娃娃,生病卧床的妈妈。本来应该觉得无望的生活,却没有任何的绝望的气息,反而是充满了温馨。
妈妈让莎拉给正在为祭祀准备糖点的爸爸端一杯茶。
小莎拉端过去茶水时,爸爸问了一句:“糖呢?”
当时我就觉得爸爸是傻了吗?眼前不是一大堆的糖点吗?
我想观影的人,大多都和我一样,觉得迷惑,毕竟,阿里的爸爸又不是盲人。
当然小莎拉也是这么说的:“你面前不是有很多吗?”
转折点是爸爸:“这糖是清真寺的!”
妈妈半躺在那里直接告诉莎拉壶里还有糖。
好正的三观,好虔诚的信仰。家里虽然很穷,但是公私分明,并未有半点私心。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所以这里也可以提醒为人父母者: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记得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都会告诫家长:不要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玩手机,或者很大声的看电视。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孩子写作业已经是束缚自己天性了,父母还要在他们面前玩耍。就像是在一个饥肠辘辘的乞丐面前吃五香酱肘子,你觉得乞丐会怎么想,乞丐的想法就是你们孩子的想法。
第三点,是让人羡慕的邻里关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来到了城市,城镇化之后,大家都住在了高楼大厦里面。
很多人甚至连住在对门的人家都不认识,一年到头,甚至可能都未必会去串一次门。
而在这之前,在农村里,别说是邻居了,哪怕是同村的人,都基本上是互相熟悉的。
我们常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可是如今,这句话也已经变得不那么现实了。
而在电影里面,为我们展现出来的,在穷困中的守望相助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记得李易导演的另外一部电影《岁月神偷》里面的街访邻居的那种关系,其实在这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才是真正的凸显了那句远亲不如近邻。
在本片里面,莎拉去还阿姨的汤碗,阿里去送汤。这些让我们觉得那些弯弯曲曲的狭窄巷子并不是冷冰冰的墙壁,而是暖暖的邻里乡情。
就是这些小事让莎拉在看到穿自己鞋子的小女孩牵着瞎眼的爸爸时,流露出那种渴望却又无奈的眼神。
这才是心里的善良,有句话说的好:在正确与善良之间,我选择善良。
所以阿里和妹妹宁愿风里雨里奔波换鞋,也不忍心去要回鞋子,这是一种极大的善良,不是把我不用的给你,而是我知道你缺少,所以我把我最好的东西送你,正是这种善良给了莎拉勇气。在这之前,莎拉一直羡慕同学们的鞋子,但在这之后,我想莎拉至少不会再自卑,因为给予就是富有。
当然,若雅也同样有着很好的品质,她捡到漂亮的圆珠笔,同样的没有任何据为己有的意思,而是还给了莎拉。
哪怕她其实也很喜欢。
但是她知道那不是她的!
当然,电影还有一个转折,或者说给予阿里这样的懂事的孩子的慰藉。
为了得到季军的奖品运动鞋,阿里拼了命的往前跑。即使摔倒也是咬了牙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