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我的眼中只有你(第1/2 页)
无根生最后有没有看杜小斋,这个问题只有无根生清楚。
反正杜小斋是吓得不轻,分不清到底是不是错觉。
不过杜小斋心态很好,自我调整了一会后,就把问题抛诸脑后了,乐颠颠的跳下巨石,进入山谷中。
傅源强撑着精神跟上。
杜小斋背着手,悠然自得的走在山谷内,最后在战斗的那处地方停下,转身道“谁能想到,这片默默无闻的山谷内,曾经发生过那样的事?你说,这算什么?”
傅源想了想,道“天地无心,故能成物,流水无意,故能映月。”
杜小斋歪着头,问道“何解?”
傅源道“心若空,纳万物,心若满,尽悲情。云起兴叹处,空谷纳万音。”
杜小斋咯咯直乐,道“庄子的境界太高了,心可纳物,物亦困心,心若忘物,万物自显!”
傅源也笑了,道“知此道者,物来不喜,物去不忧!”
道家的“本性”跟儒家的“本心”,虽然是说法不一样,所指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但是深究下去,其实道家追求的就是“本性”这种纯天然的东西,除此之外,就连“心”这个字,也人为添加的概念。
道家认为的“天地无心”,就是天地自然的本性,没有任何人为添加的“伪”。
而儒家的“为天地立心”,立的也不是七情六欲的“人心”,而是人的本性,本性中的天理……其实都是一个概念,通过本性空空,纳天地万物,遵循天理!
唔……不太好解释啊,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很难用语言去描述。
总之就是,纯朴自然的本性,空荡荡,没有人为的伪,这样才能容纳天地,天人合一。
一旦本性之中,有了七情六欲,人就会沉浸在这些**之内,看不清本性,从而“绝地天通”。
天地万物,不仅仅是存在本身,还包括了其中的变化,也就是时间在内。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
杜小斋直接把野餐布铺在地上,然后从背包里开始掏东西。
傅源打算帮忙时,被杜小斋拒绝了,道“你好好休息一下,我来就行。”
从始至终,都没有问过,为什么傅源也能“看”到过去。
掏出一根黄瓜,右手拿着水果刀,使得上下翻舞飞,薄薄的黄瓜片片而落……
杜小斋一边忙活,一边道“从小到大,我看到的东西都特奇怪,因为我看到的东西,都被无数的影像笼罩着……
就比如说,一张凳子,我看到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影像,比如一棵树从种下,到长大,再到被伐倒,被加工,成为凳子后又被送到哪里……什么人在上面坐过……最终这张凳子又会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坏掉,被送到垃圾堆,被焚烧……等等,无穷无尽的影像!
再往前看,我还能看到那棵树是什么时候种下的,种子是被那只鸟叼来的……我甚至还能继续延伸,看到那只鸟的出生跟死亡所经历的一切……”
傅源没有惊叹,反而皱眉,道“那你岂不是很辛苦?”
杜小斋晃着脑袋,神色不见消极,只有开朗“我在七岁之前,一直被认为是瞎子!”
傅源“……”
杜小斋饶有兴致的道“你看啊,我随便看一样东西,都能看到无穷无尽的影像……人的视野那么广,一眼看去能看到多少东西?
所以我的视野,一直都被影像所填充着,根本看不到现实……这不就跟瞎子一样吗?
反正我一直也以为我自己是天生的瞎子,从不知道正常人的视野是什么。直到我遇到了我师父……”
傅源好奇道“哪个师父?全真那个?”
杜小斋欣然一笑,道“不,是密宗藏传的葛赞大师,她说我这是天生“慧眼”,属于佛门神通,就收了我做弟子。”
傅源很老实的道“抱歉,没听说过。”
杜小斋毫不介意,道“没事,你回头去网上搜一下就知道了,我师父是康县佛教协会的副会长,还是市政协的副主席呢,在我们那片,名头大得很,很多人都信她,还有人把她称为“活佛”。”
傅源总觉得,把“活佛”跟“会长主席”这种称呼放在一起,特别别扭“然后呢?”
杜小斋很熟练的忙碌着,口中道“后来我就开始修行了啊,渐渐也就能控制自己的“慧眼”了,不过由于我从小大脑接受的信息太大,导致我先天一炁不足,身体虚弱,师父又把我推荐到了全真一脉学习丹法……”
傅源好奇道“这有什么讲究吗?”
杜小斋架起灶台,锅里铺油,添酱加料,等配料融在一起后翻炒,成了黏糊糊的酱汁,道“全真不是有出“阳神”的功夫吗?慧眼给我带来的负担太大,所以师父说我要好好打磨性命,不求出阳神,只要修成“中阴身”就能大大减轻负担……好了!”
两碗杂酱面,其中一碗被分到傅源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