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封神柳坤生(第1/3 页)
道家有一个境界,叫“希夷”之境。
《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
直白点说,一切的感官都是外在,将其忽略掉,只坚守本心。
《礼记.大学》中也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儒家有更详细的解释: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忿懥,恐惧,好乐,忧患,都是本心之外的感官,本心之所以不得正,就是被这些本心之外的感官所影响了。
所谓“存天理,灭人欲”,也是同样的道理,把这些本心之外的**都泯灭掉,留下的只有心中的天理。
……
冬至,阴极阳生之日,而正午时分,阴阳转换的气机,达到了极致。
也就在正午的前一刻,傅源打开门,从屋内走了出来,手上捧着仪轨……好吧,说白了就是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几份文件,还有傅源自己写的青词,再加上笔墨留待补充。
经过心斋调整,此刻的傅源,身心达到了最清净的程度,而且“三省吾身”后,一身浩然正气,已然蓬勃到极致。
心正,意诚,傅源就这么昂首阔步的走出了房门。
屋外,赵方旭,关石花,高廉,还有老天师都早已在这等着了。
此时看傅源走出来,面色都不由得起了变化。
之前的傅源,给他们的感觉就是为人正派,但待人和善,让人亲近。
但此刻的傅源,威严肃穆,那满身的正气,让人不由自主的感受到压迫,心虚,不敢直视。
很多人这一辈子,谁没做过几件亏心事?
只要做过亏心事,想起来心就虚了,心一虚,在面对着铺压而来的浩然正气时,便会感受到沉甸甸的威严跟压迫。
是浩然正气在压迫他们吗?不,是他们自己的本心!
面对着威严如海的浩然正气,赵方旭等人还准备介绍老天师的,此刻也下意识的移开目光,说不出话来。
反倒是老天师心性极高,面不改色的看着傅源,惊叹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如今总算是见到了!”
傅源对着老天师微微颔首,算是打了招呼,举着托盘,一马当先的朝祭坛走去。
其他四人则跟在身后。
……
傅源带着四人,一路来到祭坛,当傅源登上祭坛的那一刻,恰好时至正午,阴阳转换的那一刻!
原本还算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云层,恰好挡住了太阳,让天地为之一暗。
祭坛上,傅源放下托盘,跪了下去,双手扶地,前额贴到祭坛,深深跪拜。
他不是跪拜某人或者某物,而是在跪拜天地,跪拜自己的内心。
说来也是神奇,傅源这一拜,天上的云层流动速度突然加快了,太阳恰在此时从云层的缝隙中,投下了一轮阳光,恰到好处的照在傅源身上。
周围突然安静了,似乎连风,都不敢发出声音了。
沐浴阳光的傅源,如神如圣,神态恭敬,心正意诚至极,叩首,再叩,起身,再跪,叩……
三拜九叩后,落在傅源身上的阳光闪了闪,变成了纯净的玄光……
或者说,傅源的浩然正气,融入了阳光,化作了纯净的玄光……
这一刻,洒落的阳光,似乎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压迫在附近这一片天地间。
明明是白天,天空中突然有星星在闪烁……一颗,两颗,三颗……满天星辰洒落的光辉,不逊于阳光。
大地似乎活了过来,小草穿过积雪,努力将自己的叶子探出……
山坳两侧的树木,抖掉了一身积雪,一点点的绽放翠色……
就连雪化为水,水流动的也变得灵动起来……
……
关石花忍不住惊叹道:“浩然正气,充塞乾坤!没想到有生之年,居然能看到这幅景象!”
高廉也是一脸震惊。
赵方旭若有所思。
而老天师则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
傅源没有理会他们,心至正,意至诚,从托盘里,拿出一张纸,朗盛诵读道:
“今有异类灵物,蛇属,长白山柳坤生,德行昭昭,庇护百姓于危难,拯救人民于敌手……”
大意就是柳坤生曾经作出的功绩,也正是这份功绩,获得了傅源的认可。
战乱时期,但凡躲入山中的百姓,都被柳坤生施以了援手,远的不说,光是近代特殊时期,东北沦陷,躲入长白山的百姓,都曾被柳坤生庇护过。
反而追踪入山的小日子,除非大军扫荡,小股队伍鲜有能从山里囫囵走出去的。
还有战争时期,出马仙请柳坤生上身,参与的几场抗战,其中柳坤生贡献也颇多。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