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再遇徐翔(第1/2 页)
傅源花了一天时间,将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仔细打量着这个生活了十六年的家。
最后在爷爷奶奶的遗像前,重重的扣了几个头,锁上门,将钥匙塞到房檐下。
自行车停在院中,后架已经绑好了行礼,踩着脚蹬,傅源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自己的家。
这一去,不是何时才回……
“二小,去哪?”
“旅游。”
“你不上学了?”
“不上了。”
“啥时候回来?”
“玩累了就回……”
“……”
一路打着招呼出了村,骑了三十多分钟后,终于上了国道。
到此时,傅源才有一种主动打破平淡生活的感觉,骑行所至,天宽地阔,自由如风。
走在路上,哪怕身边车来车往,却有一种远离尘嚣,拥抱自然的意境。
途中买了点食物,傅源也不着急,慢悠悠的骑着,享受着身心沉浸的轻松。
自在如风,随心而行,随遇而安。
晚上,就随便找个避风的地方,摊开被褥睡上一觉,遇到有水的地方就清洗一番……
……
这天,傅源就着河水洗漱完,将挂在树枝上晾干的衣服收起来,捆扎好行礼,继续出发。
骑了没多久,就有一辆车从身后开过来,跟他并列前进着。
车窗摇下,露出一张老脸跟一张清秀的脸庞。
是多年不见的徐翔,还有那个冯宝宝。
傅源慢悠悠的骑着车,打量着两人,笑着道:“多年不见,你怎么老成这样了?宝姐姐,好久不见,你是一点变化都没有啊!”
冯宝宝在副驾驶位置探着脑袋,打量着傅源,道:“你娃长大了,变得好厉害。”
徐翔一边开车,一边道:“知道你爷爷奶奶的事后,我专门放下手中的事赶过去,却发现你已经离家了……事情我调查过了,暂时可以判断,是意外。
当然,异人的手段神秘莫测,难以察觉,不过那段时间去过村子的异人,我都记录下来了,正在一一排查。”
傅源心里一暖,笑了笑,道:“谢了,徐叔叔。”
徐翔微微点头,道:“这本就是公司的事……倒是你,怎么连学都不上了?你这个年纪,正是上学的时候……”
傅源也不恼,笑着道:“徐叔,学校那点东西,我早就学完了,这学上不上都无所谓。”
徐翔沉默了片刻,道:“我以为你会考公当官……要不要来公司?一来方便你调查,二来也有机会上管理层。”
傅源纳闷道:“我说徐叔,你是从哪看出来我喜欢当官的?”
徐翔反问:“学儒的,不就是为了当官吗?”
傅源沉默,突然问道:“你知道横渠四句吗?”
徐翔脱口道:“这谁不知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的太好了,就是有点空。”
傅源道:“为天地立心,这是修行的,为生民立命,这是当官的,为往圣继绝学,这是注经的,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打仗的。
此外还有田园的,旅游的,写书的,科研的……儒家出路这么多,你怎么就觉得只有“当官”呢?”
徐翔茫然:“横渠四句,是这么解释的?”
傅源乐道:“孔子学儒,学了个“仁”,孟子学儒,学了个“义”,荀子学儒,学了个“礼”……怎么理解的,全靠自己。
鲁迅不也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不重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才最重要!”
冯宝宝道:“这娃儿嘴巴利索,你说不过他的。”
徐翔好奇道:“那你学儒,学了个什么?”
傅源想了想,道:“我学了个“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徐翔疑惑道:“详细说说?”
傅源道:“道可道,非常道,这要是能说清楚,老子也不用写《道德经》了,形而上的这些领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这样吧,我举个例子,有甲乙两个学生,甲家里穷,每天带的午饭都是咸菜疙瘩窝窝头,乙家里富,每天都带着山珍海味,美味珍馐。
如果甲吃过了乙的盒饭,那他以后还能吃得下咸菜疙瘩吗?”
徐翔点头,道:“确实是这样。”
傅源笑着道:“如果甲从未吃过乙的盒饭,那他还能继续吃自己的咸菜窝头,安于己……有知,才有行!
世人皆是如此,只有见识过了,有了“知”,才会意动,才会去逐利。”
徐翔若有所思,似乎想到了什么。
傅源示意了一下冯宝宝,道:“只有“知”多了,人们的“意”才会躁动,才会诞生各种**,去疯狂逐利……这就是所谓的“人心不古”。
不过宝姐姐却不属于这种,她的“意”一直保持清净而不躁动,用通俗的话来说,没什么**,这才是道家一直追寻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