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太师叫闻仲?(第1/2 页)
玉苍山,翠云峰,黄花观。
这是扶荔如今生活的地方。
玉苍山位于戴国西南,是戴国第一高山,也是戴国国君戴伯的家庙所在地。
而收养扶荔的华镜元君,本是戴伯幺女,大商宗女。及笄之后与长姐为媵,一同嫁给了寒氏太子。
后先王成汤驾崩,因长子太丁早逝,相国伊尹拥立太丁之弟外丙。外丙在位三年病逝,伊尹无法,又立外丙之弟中壬。中壬倒是比外丙在位久,但也就多了一年,第四年便崩逝。
外丙再无同母弟,儿子的年纪也都还小。在王维频繁更替的当下,幼主继位并不利于邦国的稳定。
这个时候,成汤太子太丁的长子太甲已经成年了,伊尹与亳邑贵族商议后,干脆拥里太甲继位。
奈何太甲顽劣,导致朝纲混乱,伊尹为了大局,只好流放了太甲。
以寒氏为首的十家贵族反对伊尹,打着拨乱反正的旗号起兵。戴伯本是公室诸侯,却在寒氏叛乱时没有任何作为,打着骑墙的主意。
后来寒氏兵败,主支被诛杀殆尽,旁支流放。
当时华镜和长姐几乎前后脚怀了身孕,长姐怀相不好,听闻噩耗受惊早产,出大红去了。
华镜和两个堂姐妹、三个表姐妹都被娘家派人接了回去。
戴伯急于和叛逆撇清关系,就不顾华镜的哀求,让巫医开药,强行落了她腹中已经成型的胎儿。
那是个女胎,依稀能看出五官,生得和华镜颇为相似。
华镜深受打击,一来觉得父亲心狠,二又不齿于父亲在寒氏叛乱过程中的骑墙行为,便不愿尊父命再嫁,而是带着嫁妆和陪嫁的仆役、奴隶,在家庙黄花观里出了家。
戴伯心里也另有打算,非但没有阻拦,还把长女的嫁妆也给了她,私底下还另外贴补了许多。
过了三年,太甲回归,明白了伊尹的苦心,奋发图强,整顿朝纲,使得政治清明,百姓安乐,恢复了先王时期路不拾遗的盛况。
朝政步入正轨之后,太甲下一步要做的,自然是清算那些在寒氏叛乱时不肯出力的公室诸侯。
而戴伯,就是其中之一。
当初戴伯之所以同意幺女在家庙出家,就是因为以伊尹、闻仲为首的亳邑贵族在平定寒氏叛乱时,反应太过迅速,手段太过干净利落。
那时候他已经预感到情况不妙,命戴国巫医再三占卜,结果都一样:戴国的一线生机在幺女华镜女公子身上。
这个时候讲究“不绝人宗祀”,因为贵族们大多相互之间都是亲戚,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没看叛乱的寒氏等国,也不过是诛杀了大宗主脉,剩余的旁支小宗虽然被流放到了偏远之地,也还是给划了一块封地吗?
虽然新划的封地极端贫瘠,还要时刻遭受野人的侵扰,那也比温饱和性命都没有保障的平民强吧?
至于奴隶,更不用说了。
华镜是是公室宗女,又早早出家了,还是在家庙里侍奉祖宗神位的,举家流放时就没有牵连到她。
也就是说,戴伯暗中交给她的那些财产,也都没有被亳邑收回。
戴伯带领族人们被发配到偏远之地后,就曾暗中派人找华镜索要过财产。当时华镜只给了一部分,剩余的只说要留做采购香烛牺牲,用以供奉先祖。
这个理由十分正当,非常符合这个年代的道德观。来人就没多说什么,带着拿到手的一部分钱财,暗中遁走了。
是的,遁走了。
扶荔最开始听到这段往事时,还以为这个“遁走”就是个形容词。后来才知道,那就是个写实的动词。
因为她发现,这个世界不科学。
就在她五岁那年,华镜又一次给她讲古,提到了伊尹平定寒氏叛乱的最大功臣——太师闻仲。
“太师?闻仲?”
且不说商朝的官僚体系里有没有“太师”这个职位,扶荔只知道,太师闻仲绝对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对,太师闻仲。”华镜只当她是好奇,便仔细解释道,“闻太师本是开国功臣,先王成汤本要把距离亳邑最近的城池划给他做封邑,但闻太师高风亮节,又是世外高人,根本不屑人间富贵。
先王再三恳求,他才肯收了一块采邑,做置办兵甲之用。后来先王驾崩,他与相国伊尹同为托孤之臣。只不过他行事低调,一向深居简出,渐渐的世人就不大说起他了。
但邦国每有战事,他都一马当先,从来不畏劳苦,不但自己立下汗马功劳,还为邦国培养出了许多名噪一时的大将。”
扶荔有些呆滞地听着,心里已经确认了一件事:原来,这是《封神演义》的世界呀,就是不知道是哪个版本了。
以原著为蓝本的电视剧就有好几部,截取原著中一个人物或一段故事的电视剧和电影更是不知凡几,甚至连动画片都不止一部。
最坑的是,其中有好多扶荔都没看过。
万一这个世界是她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