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甄别(第1/2 页)
戴笠命总务科赵昌敬领着宋应阁前往天印巷。
待二人走后,又安排情报科刘大志、孙希轮番暗中监视,随后发了一封电报至临安,命人调查宋应阁在大学期间的思想及政治倾向。
对于这些,宋应阁早有预料,自有应对。
在校期间,宋应阁虽秘密加入组织,但明面上从未表露过亲共的思想,反而在演讲中对于蒋校长“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表达过拥护。
至于暗中监视之人,早被宋应阁发现了。
不夸张的说,在宋应阁如今的反应之下,这世界上,还没有能跟踪他而不被发现的特务。
天印巷与曹都巷很近,隔着几条街,步行十几分钟便能到达。
不过宋应阁先是去了新街口一趟。
新街口号称中华第一商圈,虽然这个称号有待商榷,但其繁华可见一斑。
此时广场中心还空空如也。
等到明年,日寇轰炸金陵后,新街口广场会放置一座高十二米,宽两米的炸弹模型,旨在宣传防空意识。
后来几十年,广场中心的标志物几经改变,到97年又重新安置了国父孙中山的雕塑。
1936年元月,一座中央商城在新街口落成,这是一家综合性的百货商城。
商城有三层,下两层为营业场所,第三层为办公场所。
有一百多家店面。
一层租金在四五十元不等,二楼稍便宜,但也在二三十元。
商城内前来购买商品的市民,络绎不绝,宋应阁饶有兴致的逛了一圈,买了些生活必需品,便回了天印巷。
戴笠口中的民居是个独立的小院,五间房,一个人住反而显得有些空旷。
在赵昌敬的帮助下,将院子大致清理了一遍,此时天色渐暗,宋应阁寻了一处餐馆,两人喝酒谈笑,关系倒是近了几分。
宋应阁的身体素质太过变态,以至于他的酒量也有了质变,说声千杯不倒,倒也不夸张。
很快赵昌敬便醉了七分,宋应阁也趁机套起了话,不过碍于暗中监视之人,并未问机密之事。
只问天印巷这院子可是戴笠私产。
此事自然瞒不过在总务科当差的赵昌敬,“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老弟你安心住下就行了,无人敢找你麻烦。”
“这是为何?”宋应阁问。
赵昌敬把头凑过来,低声道:“这小院的原主人,如今正在牢里蹲着呢。”
话止于此,宋应阁并未继续追问。
无论这人是被冤枉,还是真的有罪。又或是红党,日谍或其他什么身份,他都不应关心。
潜伏前,组织给他的唯一命令就是,潜伏下后,保持静默,等待组织唤醒。
见赵昌敬喝的差不多了,宋应阁问了他住址,便喊了一辆黄包车,送他回去。
末了,还往他怀里塞了五元法币。
1933年废两改元后,法币在去年才发行,现在法币的购买力还是很强的。
而后十日,宋应阁每日都在金陵闲逛。
熟悉城市地形亦是潜伏人员必须做的功课。
“老板,这是临安关于宋应阁调查情况的报告。”秘书程淑丽将报告交给戴笠。
程淑丽本是浙警特训班的学员,戴笠见她年轻貌美,便留在身边当了秘书。
戴笠打开报告,仔细看了一遍。
报告中宋应阁不仅身世清白,更是被描述成一个信仰三民主义、拥护领袖、热衷革命的三好青年。
戴笠看完报告,很是满意,又唤来刘大志,询问盯梢的情况。
刘大志自然没有发现反常情况。
对于知根知底的宋应阁,戴笠本就没有过多怀疑,但出于谨慎的性格,甄别程序还是要走一遍的。
而甄别程序到此还未完。
夜里,熟睡中的宋应阁听到有人敲门,便瞬间清醒。
轻手轻脚地走到院门处,附耳倾听,门外却没有声音。
宋应阁借着月光,在院内发现一团纸,打开一看,“情况紧急,立刻撤退。”
宋应阁看完纸上内容的瞬间,便明白这是特务处的甄别程序。
组织根本不知自己此时的住所。
而他初到金陵,根本没可能暴露。
现在什么事,都不做,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如果宋应阁真是金陵的地下组织的成员,还真有可能上当。
可宋应阁和金陵的地下组织毫无联系,自然能瞬间识破。
次日,宋应阁睡到日上三竿,这才洗漱完出门吃饭,让门外盯梢的孙希恨得牙痒痒。
宋应阁睡舒服了,他孙希可是一夜也没合眼。
出了门,宋应阁再次来到曹都巷,将纸条呈给了戴笠,“叔父,昨夜有人将纸条投入院中,我怀疑和这小院的前任主人有关系。”
戴笠收下纸条后,并未多言。
告别戴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