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第1/4 页)
云岩山, 崔氏家庙。
山底下的崔氏宗祠,是用来禁闭不孝子孙的,那这半山腰上的崔氏家庙, 便是用来看管犯事妇人的。
崔闾还记得那时候他刑克堂兄的流言, 传至喧嚣时, 族长太太便要将他关进祠堂, 以祖荫消煞, 后被他大伯母呛出其用心险恶, 想以此断了崔闾承继族长位的可能,一个进过宗祠关过禁闭的孩子,哪怕他再有多名正言顺,这辈子都没了继承上位的可能。
两个女人在祠堂门口差点打起来, 后是大堂兄拖着病体,来阻止了族长太太的发疯, 两方各退一步的, 他被关进了半山腰上的家庙里。
那时候他还未娶亲, 正卡在成年的当口,关家庙偏院似也能说得过去,如此, 三不五时的, 他便要被送来“静一静心”。
常老说到家庙的时候,便闭了嘴,他人是老了, 也偶尔犯糊涂, 但做奴仆的警觉性, 提醒他, 这一段的过往最好还是不提的好。
于是, 便绕开了崔闾遭受不公的那一段说,“太太令人将两个小童儿,分别送给了静慧和正明,老奴送人的时候多嘴问了一句,这才知道,那两个小儿竟是兄妹,一个叫扶如,一个叫扶凉。”
崔闾听见侍画童儿作陪葬用时,便疑了一下,因为古来作陪葬用的,规矩都是一双童男童女,待听常老后头的解释后,便知自己所猜不错。
只是这两个名字,崔闾听着竟然耳熟,一时拧了眉细想,为免弄错,他还向旁边的崔诚问了一遍,“这个扶如,是崔固家的那个么?”
崔诚倾身耳语道,“是,二房大太太的闺名,确实叫这个。”
扶如送给了静慧师傅,自此在家庙中住了下来,扶凉去给正明当小厮,跟着他一起守祠堂大门,每遇祠堂祭祀之日,他都穿着一身暗灰色的衣裳,埋低了头的跟在正明后头,帮着扫尘点香烛之类的。
崔闾从来没有在意过这两个人,因为本族的崔姓,在那场大迁徙中损失惨重,到得滙渠时,为与当地乡绅抢夺地盘,便发展了部曲亲卫,以赐姓之恩典,纳入族内,单开了旁系别支,以壮大崔氏势力,在祠堂别院内,是有专门一个祠堂,专门就祭祀的这一支人,如此,过去几十年,这些人又有亲朋故旧来投,为把人留下来壮大声势(占地为王),崔氏当时的族长,便允许这些人在周边佃地生活,后头所生儿女,若有看着好的,便也会挑了进族中培养,做伺候用。
所以,崔氏族地之内,不全都是姓崔的。
而族长大宅的设立,就是为了保证崔氏宗族不乱根,无论后头赐姓崔氏之人有多优秀,或是人数盖过了正源本枝崔氏血脉,这一部分崔姓人,是无论如何都没有资格参与族长继承制的。
常老眼神复杂道,“那扶如长的玉雪伶俐,扶凉也似道家仙童,太太……起了怜悯心,到底没害了两人,也算是替大少爷积了阴德了。”
崔闾脸色沉沉,撩了眼常老,到底是存了多年的怨愤,如今被勾起,却终是没忍住,“她的怜悯心倒是都给了外人,怎么到本老爷头上,却一点没有了?”
常老面上一僵,抿了唇懊恼,可能是大意于自己一时不察,竟是将崔闾经年的不平勾了出来。
崔闾冷笑,“你也不必想词替她描摩,或者说,替我那族长大伯描摩,没有他的允许,太太怎么敢一而再的对我下手?毁我声誉,甚至想断了我继承大宅的可能。”
所以,他到现在,都没改口叫过族长太太一声大伯母,他心里的大伯母,就只有崔固和崔榆的母亲。
常老见他发怒,忙扶着椅子挪跪到了地上,一双浑浊的老眼,不由滴下泪来,似是想起了经年旧事,终又忍不住的替旧主辩驳,“老爷,老太爷从大少爷去后,就知道自己错了,所以才不顾长老们的反对,一意将你接回了大宅,他是真的后悔了,闾少爷,太太她也是爱子心切,一时迷障了,后头那几年,不是对您挺好的么?为此……为此……”
说着一咬牙,终吐了个了不得的秘事来。
那扶如,一早是为崔闾准备的。
因为大宅的硬性继承制,崔闾自然而然的,会在大少爷去后,回归大宅,可因为那荒唐的克兄流言,族长太太对他非常抗拒,便将眼神定在了同样拥有继承权的崔固身上。
只要崔闾出事,或德行有亏,或私德败坏,他都将永无可能回归大宅。
常老涩声一字一顿的缓缓道,“太太说不动族长改换继承人选,便将眼光落在了越来越美艳的扶如身上。”
崔闾并不为他话所动,冷眼看他为旧主辩驳。
他从不认为一介后宅妇人能翻天,之所以能闹的家宅不宁,其身后定然有一个想让她当嘴替闹事的男人,他那个大伯,本身并没有才能,若非他父母兄长突染时疫过身,且轮不到他来入主族长大宅。
崔闾望着常老,冷冷道,“他不愿更换继承人选,不是因为我的身份更名正言顺,而是他怕下到地下,没法向我祖父,父母交待,还有大堂兄的遗言,他也不想让儿子死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