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作者携剑远行 > 第24章 上元夜(上)

第24章 上元夜(上)(第1/3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一号狂枭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美利坚胜者为王三国骁雄韩遂五代十国往事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汉末圣人留里克的崛起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皇城司第一凶剑奋斗在沙俄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盛唐挽歌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寒门崛起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辅国郡主

“王维,听说你诗作得不错。看这雄浑的终南山,你可有佳作啊?”

李隆基没有搭理陷入呆滞的张九龄,而是指着眼前白雪皑皑的一座山峰,询问身边某个看上去没什么精神的中年文士道。

在方重勇前世的时候,王维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大诗人。

但此时,他虽然名满长安洛阳,却仕途不顺,去年以前,都是半赋闲状态。为了重新出仕,不得不写诗给张九龄求官。

王维虽然一表人才,可现在精气神俱无,哪怕跟着天子出巡,也丝毫不见喜悦之情。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王维看着远处的大山,直接吟诵道。

此诗堪称惊艳了时光!

七步成诗?现场创作?

那怎么可能,七步诗还要走七步呢,哪里可能如王维一般脱口而出?

这是张九龄告诉他李隆基要携百官出游终南山后,王维提前两天写好的!他其实根本不想拿出来献给李隆基,可是他身后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族。

很多糟心事,不是他想不做就可以不做的。如果把握不住机会,得罪的可不仅仅是李隆基,还有提携自己的张九龄!

“好诗!”

李隆基鼓掌叫好,他这话可是发自内心,一点都不作假。作为天子,他也没有恭维王维的必要。

王维对着李隆基躬身行礼道:“圣人谬赞了。”

“确实是好诗,你不必谦逊。”

李隆基感慨的看着王维,心中五味杂陈。

自家妹妹玉真公主很倾心于王维,但是……有缘无份。王维此前之所以会从京官被贬地方,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李隆基想给妹妹出口气。

王维不打招呼就回老家结婚,简直岂有此理!

如今气也出完了,没必要一直揪着不放,连玉真公主都已经不在意这一段,李隆基觉得是该给这件事画上句号了。

玉真公主早就已经给某個男人生了两个儿子!也确实没必要揪着王维不放了。

“如今边镇需要人才,不如你就去凉州河西节度幕府,当一个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吧。”

李隆基叹了口气说道,他心中暗想,自家妹妹这段孽缘,就此画上句号吧。

这个任命,很难说是升迁还是贬斥。

正如方重勇的渣爹方有德之前担任监察御史一样,其实这也是朝中有人不喜欢看到他,害怕他以天子近臣的身份发力,将其排挤出朝堂的例子。

去节度使那边当监察御史和节度判官,实际上就是皇帝在藩镇里面安插中央空降的官员,主要目的便是检查账册,看看节度使有没有假公济私。

此职位看似权重,实则不然。有职位与差遣是一回事,能不能发挥作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中央空降的官员不了解地方民情,想贸然插手政务,必将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弹。

更别提这个人还会被节度使的亲信牢牢掌控日常行踪。

这种活,真不是一个只能写诗的大诗人文学家可以办得好的。说白了,李隆基也知道一定实情,这么做就是让王维去边镇摸一摸鱼,意思意思得了。

开元年间,唐庭中央对于节度使的控制还是非常严密的,军粮虽然已经委托给地方,但兵器、财帛这些依旧是被中枢掌控。这种控制是成体系的,并不会因为一两个中级监察官员的缺位而颠覆。

当然了,说到底王维的才华只在于诗篇,从政并无多少惊才绝艳的丰功伟绩留下,去那边也能混日子。

王维去河西藩镇为官,实际上也可能是李隆基不想再看到他,用“升官外调”的方式将其踢开,顺便把王维的升迁之路也给堵死了。

至于真正原因是什么,那谁知道呢?

“谢圣人恩典。”

王维脸上无悲无喜,躬身行礼。看似恭敬,实则疏离。

“张相公,朕的任命,你觉得如何?”

李隆基意味深长的反问张九龄道,当初从洛阳将王维带回长安并任命其为京官,也是张九龄引荐的。

“圣人一言而决,微臣并无异议。”

张九龄躬身行礼道,脸上眉头微微皱起。他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对劲,又不太说得上来。李隆基的种种言行,和平日里不太一样。

“马上就到了上元节了,今年的上元节,要好好的操办一下才行啊。”

李隆基说完这句话,就看到北衙禁军之一“左右飞骑”的大将军陈玄礼,走过来在李隆基耳边嘀嘀咕咕了一番,随即退到一旁等候差遣。

左右飞骑是李隆基的私人卫队,开元年间,与外朝联系紧密的南衙禁军便已经式微,李隆基当年潜龙旧臣陈玄礼异军突起,权威日重。当初李隆基也询问过方有德愿不愿意担任飞骑的统领,但是方有德却拒绝了。

“回宫。”

目录
秦时小说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