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章 太好了,我儿可以被诏安(第1/2 页)
“他当了倭寇头子,犯下了这么多大错特错,还能有改过自新、将功赎罪的机会?”
汪直之母在激动之余,又不敢相信的问道。
朱平安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当然,老话说的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汪直之母兀自有些不敢相信。
朱平安看出了汪直之母的不敢相信,便引导道,“老夫人可听过水泊梁山的故事?”
“老婆子听倒是听过,有说书的来村里讲过,只是没怎么记住。”汪直之母回道。
“宋朝时,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在梁山扯起‘替天行道’的反旗,造反起义,横行山东、河北、江苏一带,先是率众攻打打河朔、京东东路,又转战于青、齐、濮州间,陆续攻陷了十余郡城池,他们杀富济贫,处死官吏,令朝廷闻风色变。在朝廷大军围剿下,梁山起义军继续南下,攻打淮阳,占据楚州,进入江苏海州。”
“在梁山好汉造反起义时,在咱们浙江,也有一个叫方腊的扯反旗,造反起义,率军连破处州、秀州,攻势非常凌厉,令朝野上下十分惊恐。”
“为了镇压、消灭这两股农民起义军,当时亳州知州侯蒙向皇帝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没有敢抵抗的,说明他必有超过常人的才能。不如赦过招降,让他率兵讨方腊以赎过,或许还能平定东南之乱。’皇上听后,对这个想法非常赞赏,立刻下旨,招安宋江等梁山好汉。”
“也就是在海州,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接受的朝廷诏安,从反贼摇身一变,变成了官军。”
“接受诏安后,梁山好汉英勇善战,报效国家,北抗辽国,南征方腊,屡屡御敌于国门之外,立下赫赫战功,成就了留名青史的一段佳话。”
“至今,水泊梁山还有梁山好汉的祠堂,世世代代享受着老百姓的敬仰和香火。”
朱平安缓缓讲道,在讲水泊梁山的故事时,朱平安特意暗中比对了汪直。
最后,特意点名水泊梁山从反贼变成了官军,留名青史,享受老百姓的敬仰和香火。
这是一个饵。
“好啊,好啊,朝廷诏安好,梁山好汉接受诏安好,故事的结局也好,留名青史,世世代代享受老百姓的敬仰和香火,修成了神仙了......”
汪直之母听后禁不住连连说好。
她忍不住就想到了汪直,如果汪直他也能像水泊梁山这样该有多好啊。
朝廷下旨诏安汪直,汪直接受诏安,从倭寇摇身一变,变成了官军,报效朝廷,也留名青史,等到百年之后,也能享受老百姓的敬仰和香火,修成神仙。
要是这样该有多好啊。
汪直之妻听到水泊梁山接受朝廷诏安,从反贼变成了官军,眼睛都忍不住亮了。
如果汪直成了官,那她就不会再有牢狱之苦,不会被人唾骂,不止不会如此,男人成了官,那就能封妻荫子,她也能被朝廷封个诰命夫人。
这个年代的女人,谁没有诰命夫人的梦啊。
至于小王穹,他也瞪大了眼睛,听得很认真,如果汪直成了官军,是不是奶奶和娘就不会被关进大牢,就不会被杀头了,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以后可以不恨他了,甚至可以喊他一声爹。
“老妇人,水泊梁山不仅仅是故事,它还是事实,以后有机会,老妇人可以去水泊梁山上看看,梁山好汉的祠堂,香火一直都很鼎盛。”
“庙里面有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生平介绍和结局,当官封妻荫子的好汉不在少数。”
朱平安微笑着说道。
“真好。”
汪直之母和汪直之妻禁不住连连说道。
“汪直他能像梁山好汉那样吗?”
汪直之母由梁山好汉想到了她儿子汪直,忍不住问道,一脸的殷切和希望。
如果她儿子汪直能从从被人唾弃、人人喊打的倭寇,变成万人敬仰的官军,那该有多好啊。
“老夫人,我给你对比一下梁山好汉和汪直,相信您老心里就有数了。”
朱平安微笑着说道。
“麻烦大老爷了。”汪直之母、汪直之妻还有小王穹一脸紧张的看着朱平安,洗耳恭听。
“首先,看性质,梁山好汉们堂而皇之的扯起了‘替天行道’的反旗,起兵造反,是为反贼;汪直呢,他起码还没有光明正大的扯起造反的大旗,是为寇,勾结倭人为寇,是为倭寇。”
“其次,看规模和危害,梁山好汉横行山东、河北、江苏以待,率兵攻打河朔、京东东路、转战青、齐、濮州建,攻陷十余座城池;汪直在东南沿海一带纵倭劫掠,攻陷县城十数座,烧杀抢掠。从对朝廷造成的危害程度上看,双方是半斤八两。”
“最后,看时局。当初水泊梁山起义时,还有其他起义发生,比如影响和破坏不亚于梁山好汉起义的方腊起义,梁山好汉就有被朝廷利用的价值,可以招降梁山好汉,使其为朝廷所用,去征讨评定方腊起义;我们再看看当前时局,